为什么你用AI生成的图片,一眼就能被人看出来AI味很浓?本质上是提示词和超级词的区别
提示词和超级词的区别是什么?
我个人认为,提示词是人与AI交互的基础,有了提示词你能和AI进行对话,不管是生文、生图、生视频,都是基于提示词进行的,而超级词不是简单的“看起来厉害”,而是我经过实践后,筛选出的,在与AI对话过程中权重占比最高的词,只要这个词出现在你的描述中,立马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,能够更精准实现你预想的词,就跟白月光是一个道理,只要TA出现,其余都是暗淡无光,超级词本质上是为你提供一个实际可行的方法论,而不是简单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名称上。
看下面两张图的区别,一个皱巴巴的人,明显要比磨皮拉满的人更有真实感,有时候不太完美的东西,反而更加真实。
一段包含超级词的完整描述,生成出来的图,效果应该是下面这样(案例仅作为AI生图参考举例,无任何商业用途,请合理使用AI技术,不要用于违法用途):
提示词:一张极其平凡无奇的iPhone自拍照,没有明确的主体或构图感,就像是随手一拍的快照。照片略带运动模糊阳光或灯光不均导致轻微曝光过度。角度尴尬、构图混乱,整体呈现出一种刻意的平庸感,就像是从口袋里拿手机时不小心拍到的一张自拍。主角是马云,在北大校门口,真实皮肤纹理,皱纹
在看完所有拆解后,相信你一定可以提取出这段描述中的超级词,在正式拆解前,先展示部分超级词案例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胶片,闪光灯拍摄,过曝,压暗周围颜色,阴影加重. | 拍摄模糊,失焦美学 | 过曝,强对比,胶片摄影,闪光灯拍摄,极简.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Nakada Ikumi | 过曝,冷色调,光影氛围,强对比 | 高饱和度,1扁平插画风格,粗线条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90s Japanese anime | x光片 | Retro Snapshot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美式复古儿童书籍 | 蓝色调,胶片质感,氛围感,极简 | 昭和复古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强对比、氛围感 | ins风 | 绘本手稿风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九宫格表情包 | 液态金属 | 美式叛逆风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古早四格漫画风 | 抓拍 | 古早日漫风格 |
超级词第一招:纹理质感
这是我认为解决AI味太浓的,最有效、最直接的方法,没有之一!
我非常建议你在用AI生成图片时,一定要加上质感词!什么是质感词?比如你穿衣服的材质:真丝、纤维、皮革;比如脸上的瑕疵:皱纹、雀斑、黑眼圈;这些都叫质感词,也是我认为超级词中最重要的第一个分类,只要加入,就能让你的图片真实感提升80%
• 这也是为什么别人的图一眼看过去就跟高级,几乎达到影视级别的原因,就像你买衣服一样,300块的衣服,跟80块的衣服质感能一样吗?
以下这些提示词,都可以直接应用到你的描述中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粘土 | 陶瓷 | 雀斑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烫金 | 皮革 | 皱纹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彩色玻璃 | 毛毡 | 青铜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大理石 | 当代玻璃艺术 | 果冻 |
![]() |
![]() |
|
花岗岩 | 法令纹 |
超级词第二招:光线
如果说质感解决了“摸起来是什么样”,那么光线就决定了画面的氛围
你用AI生成的图之所以平,没什么记忆点,就是图片整体的氛围感不够,也就没法让观众代入进去,而光线,就是最直接的情绪表达,在经过反复测试后,我发现这些词在AI对话中所占的权重最大,能够最大程度的影响整个画面氛围,也就是“超级词”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dappled light | 暗调 | 晨光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丁达尔光 | 发丝光 | 高饱和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高调照明 | 高对比 | 黄金时段光线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冷色调 | 轮廓光 | 暖色调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浅景深 | 水底光纹 | 夕阳光 |
超级词第三招:镜头
如果说质感解决了摸起来是什么样,光线解决了氛围是什么样,那么镜头解决的,就是“谁在讲故事,怎么讲”。 你的AI图之所以看起来像一张随意的手机快照,就是因为缺了这个导演视角。不要把提示词直接扔进去,等AI帮你设计,直接告诉它:“用35毫米胶片,低角度仰拍一个手持特写”
什么是镜头指令?
• 它不是“视角好看”,而是 “从主角的肩后窥视,营造紧张感”。
• 它不是“拍全身”,而是 “用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,让身材显得高大”。
• 它决定了观众的眼睛看哪里,以及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。
来看这组对比:
一个战士在战场上。(平视视角,像游客在围观) 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低角度仰拍,战士的身影占据大半画 面,天空阴沉,泥土溅到镜头上。
看出差距了吗?左边是“告诉你这里有个战士”,右边是“让你感受到战士的压迫感和现场的残酷”。
镜头,就是你给观众的眼睛。 你不选择视角,AI就给你最平庸的证件照视角。一旦掌握镜头语言,你的作品就从随便拍拍变成了电影级叙事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大特写 | 特写 | 近景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中景 | 仰拍 | 全景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大远景 | 俯拍 | 鱼眼镜头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背面拍摄 | 大广角 | 高速摄影 |
![]() |
||
猫眼镜头 |
如果你看到这里,那么恭喜你,因为真正的干货才刚刚开始
• 如果说前面提示词的列举,只是术的层面,那么接下来的内容,就是道的层面,我会一步一步为你揭开超级词之所以有效的核心
提示词秘籍
做减法
• 提示词不一定越多越好,提示词撰写到最后一定是做减法,因为你在和AI交互的本质就是:输入的提示词越多,造成的污染越大,AI越难以理解你的真实构思,所以要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,也就是超级词,比如你需要一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,你可能会用到这些提示词:超高饱和度、超高对比度、电影级别灯光、大师级杰作、8k;但我告诉你,这些词统统不需要,只需要一个超级词就能完美概括这段话,并且效果更好!这个词就是:韦斯安德森电影灯光
一个直观的对比:
![]() |
![]() |
超高饱和度、超高对比度、电影级别灯光、大师杰作 | 韦斯安德森电影灯光 |
•说实话,这质感跟爸爸打儿子没什么区别
• 为什么韦斯安德森电影灯光这一个词有千军万马的效果?
这和超级词的本质有关,AI训练收集的数据从哪来?以AI生图为例,通过人工收集的著名导演、摄影师、画师的作品风格来训练AI,让AI尽可能模仿这些大师的作品,而韦斯安德森这位导演的作品风格,本身就是以高饱和度、灯光著称,不仅如此,画面还自带电影风格,构图和打光也不需要过多描述,因为AI会自动调用韦斯安德森电影灯光的所有效果,这就是为什么,一个超级词能抵得上无数个普通词